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进国家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含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区域>)建设工作,全力完成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两区”建设各项任务,以数字经济为牵引,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以“两区”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战略抓手,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cai)等各项国际合作协议政策红利、加快政策创新和示范应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力度,着力吸引欧洲等国际领先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领域企业和项目落地,推动北京在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领域高水平开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和产业培育模式,释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创新政策更加开放
在增值电信业务、数据分级分类评估、完善外资企业信用库,制定信用评级标准等方面持续深化,保持领先。研究探索建设跨境数据流动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和有效利用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则,寻求突破。
(二)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探索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数据开放规则,应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系统规范跨境贸易、技术标准的实施,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交易-数字平台-数字场景”于一体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三)重点区域高水平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推动海淀区、朝阳区、顺义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加大全球顶尖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力度,引进及提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以上。加强“两区”招商引资力度,对照世界500强、国际权威榜单拟定招商目标企业,挖掘200家以上增量企业重点对接服务。每年力争新引进20个以上前沿创新类、外商投资类、资金密集型、行业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和平台项目,年度投资超过100亿元。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数字经济赋能高水平开放发展
充分发挥“两区”建设的战略带动作用,以落实“两区”建设关于数字经济的任务清单为抓手,结合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把握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双引擎,以数字经济技术领先、任务规模领先为目标,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让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与城市治理,形成服务首都建设、辐射引领全国的强大势能。
1.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建为契机,推动形成5g网络、卫星网络、新型算力、新型数据中心、车联网等集聚、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
率先实现自贸区固移双千兆覆盖。加快5g网络和千兆固网接入侧网络建设,率先实现自贸区5g网络的精准覆盖和千兆固网的全面覆盖,协助企业报装国际互联数据专用通道。
开展卫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卫星星座构建和运控平台建设,以运营服务实现空间信息增值,推动卫星运营、空间大数据等领域数字产业化。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支持火箭、卫星领域等头部企业建设总部工厂、智能制造示范线,推进商业航天产业数字化。
推进智能、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高速互联智能算力云平台。建设北京链工场(chainmaker)开源平台等区块链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形成赋能数字经济的区块链应用方案。
积极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在我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自动驾驶管理政策先行区,开展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豁免和异地测试结果互认;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运输、自主代客泊车等高级别应用场景商业化运营;开展自动驾驶物流车(轮式机器人)上路测试及商业化运营。搭建路侧智能化感知设备、云控基础平台和高精度地图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互与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应用试点等工作。
分区分类推动数据中心发展。推动形成与区域资源基础、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数据中心布局。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步关闭及腾退数据存储类自用型数据中心(不包括运营商通信机房,满足国家重大政务及低时延金融交易需求的除外)。引导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加快存量存储类数据中心向计算型和人工智能算力型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支持平原地区新城、生态涵养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适度布局满足政务、金融、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不同业务需求的商用型及混用型云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各区可适度利用腾退资源和空间改造建设边缘计算中心,支撑低时延业务应用。
2.加大数字经济跨境领域开放
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领域开放。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取消信息服务业务(仅限应用商店)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资依法依规参与提供软件即服务;研究探索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内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以云计算平台建设为抓手,制定数据中心分级分类标准,健全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参与数据中心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鼓励国际知名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在京落地,支持开源社区交流平台、代码托管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争取国家新的支持政策。
加快开展三个片区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推动中关村软件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大兴机场片区制定跨境数据流动发展规划,实现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采用监管沙箱的模式,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的有序开放,允许试验区内试点企业与国外特定范围内实现数据流动合规,允许国外相关企业在中国拓展数字业务,推动在数字领域更大范围的双向开放和互利双赢。支持海淀区研究探索设立国际网吧,在固定地点面向固定人员提供网络接入能力,积极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支持朝阳区立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参与数字贸易领域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制定,吸引数字领域龙头企业、国际组织入驻,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搭建国际交往中心新平台;支持大兴立足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特定区域,在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数字服务、国际资源引进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数据审计等新型业务。
促进数据安全合规流动。以数据分类分级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据的国内国际流通。以数据分类明确界定需评估数据和无需评估数据,优先解决无需评估数据的流动问题,逐步解决需评估数据的跨境流动。数据分级明确不同安全级别数据的共享开放方式,重点推进价值大安全级别低的数据先行对外开放。
3.培育数字经济新型业态
加快数字技术革新步伐,提升数字技术自强自立水平。促进消费互联网升级发展,加快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建立以信创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自主发展新生态。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海淀园、通州园、经开区信创园)为空间载体,加快全国信创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大力推动信创技术路线的软硬件应用与产业发展,提高数字经济的安全发展能力。
打造国际级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支持企业加强生态建设,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平台化水平,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平台;加强科学有效监管,维护平台经济领域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实现平台经济整体生态和谐共生和健康发展。
培育一批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针对其多平台、细分化的特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细分行业平台,争取互联网新赛道上的发展先机。
推动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突破。加强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ar、数字孪生等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进工业级网络操作系统、工业app平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新经济发展。顺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提升、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信息消费升级,加快推进新一轮“线上经济”发展。
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
4.推动数据要素有序共享开放
积极促进数据资产汇聚,构建数据交易生态,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提升北京数据要素价值。
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出台《北京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完善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建设,实现一般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特殊公共数据有条件开放;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引导社会机构依法开放自有数据,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化数据平台对接和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和评估试点,促进政务数据的充分共享和有序开放。
大力推进数据专区建设。完善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新建回天数据专区(昌平区)、遥感数据专区(海淀区)、交通数据专区、信用数据专区等各类数据专区。探索通过政府数据与不同行业社会数据聚合,通过专区的企业化运营,孵化带动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构建北京数据交易服务体系。组建数据交易运营公司,筹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培育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安全保障体系和平台监管机制。谋划布局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探索建设隐私计算基础平台项目,以普惠金融、健康医疗、自动驾驶等场景应用为突破,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进行垂直行业的数据供需对接,开展数据交易商业模式创新试点。构建数字金融、数字人民币试点、数据资产评估、数据集开放、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等丰富的产业生态,组建数据交易生态联盟,发布交易指南和倡议书,推动多行业、多领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健康有序流通。
5.加快数字经济示范场景建设
以智慧城市和数字化治理为主要场景,打磨底层技术,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有影响力的典型应用,形成复制到全国的典型方案。
推动市区多级数据双向贯通。构建市、区、街三级目录链体系。加强市级数据下沉赋能。支持市级各部门基于目录区块链向各区共享数据资源,统筹建设市、区、街镇三级共享共用、无缝连接、集约高效的综合数据资源池,支撑各区智慧应用和基层治理,实现市级数据下沉赋能。推动区级数据向上贯通。推动各区重点应用场景数据向市级共享,支撑全市各领域的统筹规划与领导决策。鼓励各区围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和场景开展专题应用建设,积极推进由“经验治理”向“数字治理”的转型。
建设跨部门、多层级“一网统管”城市综合治理应用体系。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区、街、居、民“4 1”城市综合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推动建立“市级大统筹、区级中枢纽、街镇小循环”三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体征指标监测、统一事件受理、智能调度指挥、联动协同处置、监督评价考核等全流程监管。
开展城市大脑街区应用试点,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升级。围绕“法治、共治、精治”多管齐下,加速推进基层应用与垂直业务部门系统的融合集成,避免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推动接诉即办、吹哨报到、未诉先办等业务应用的协同办理,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市、区、街、居、民“4 1”互联网协同平台,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智慧平安小区”与“北京健康宝”等防疫成果融合应用,实现风险人员进出动态告警、风险事件自动上报、风险预案自动激活。
推进智慧街区和楼宇示范建设。引导建设提升城市楼宇设计智慧化和城市部件管理可视化项目,打造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街区的品牌化示范项目,形成标准体系。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公共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级,提高产业空间承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6.优化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建设
扩大数字经济的全球产业合作。积极利用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平台,提升扩大两区建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共同谋划筹备召开数字经济高峰论坛。
加快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造活力,科学预防数字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
加强数字经济监管机制建设。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数据流通、数据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快形成创新监管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动态监测和评估。加快建立数字经济统计和评价体系,研究发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做好对全市各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及时指导。
(二)推动高端产业领域开放发展
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大开放政策创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和装备等方向,促进国际产业创新合作,加快落地一批高端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1.推动高端产业领域开放创新突破
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简化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测试流程,降低测试成本,增加测试场景,营造良好自动驾驶营商环境;医药健康领域,争取跨境远程医疗、国际合作研发审批、急需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设备通关等改革试点实施;航空航天领域,争取航空器材包修转包修理业务口岸便利化、航材保税监管、航空口岸功能提升等改革试点实施;先进能源领域,推进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合作,建设氢能国际中心;国际合作产业园领域,研究探索国际特色鲜明的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以及项目合作推进机制。
2.支持落地建设高端产业项目
支持高端产业片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芯片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装备制造、5g通信设备制造、超算整机制造、新型显示,聚集信创园集信创产业高端生产和测试验证业务;持续优化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增强高端汽车产业集成带动能力,建设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行区,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壮大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推动化学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提升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提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支持高端产业片区大兴区组团依托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基础和优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聚焦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开放发展,实施科研开发、项目审批、产业链协同等改革创新政策,引进一批高端研发和制造项目,对接引进具有核心技术主导权的头部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成为“北京智造”的重要支撑。
支持顺义、昌平、房山区等制造业投资主要承载地聚焦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围绕主导产业方向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协同高端产业片区落地建设国际合作产业项目。支持顺义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昌平在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房山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3.支持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
支持顺义区建设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大兴区、经开区联合建设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支持两个园区建立健全对外招商引智渠道,研究探索园区国际化建设运营模式,完善类海外环境,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接活动,促进国际创新协同与产业协作,围绕我市高精尖产业领域,吸引一批国际化的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入驻,努力建成我国对德、对日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支持中德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分别围绕中欧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探索推进双向投资升级,创新完善国际产业合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责任明晰的组织管理机制
按照两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机构方案,组建数字经济协调工作组和高端产业协调工作组,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细化分解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实,确保任务目标按时保质高效完成。
(二)构建“1 4 n”工作推进体系
出台市经济信息化局“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围绕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落实重点任务和举措。建立工作任务清单、产业政策清单、目标企业清单、项目清单,着眼于制度型开放,在执行中动态调整完善,形成企业引进项目落地靶向台账,同时,协同各区推动着力储备一批国际化高端项目,争取更多外资项目落地。
(三)推动建立国际化招商网络体系
建立全市“一盘棋”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投资促进工作格局。创新招商形式,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重点围绕世界500强、权威榜单头部企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其衍生的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场景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会议招商等多种形式提高招商效率。拓展招商合作网络,主动与国家级和市级大型机构沟通联系,积极参加大型招商活动,加速优质项目落户。推动各区进一步完善第三方招商政策体系,在全球范围选聘三至五家招商服务机构,建立“目标企业投资信息库”,同步开展对目标企业的投资意向洽谈,实现有针对性精准招商。深入开展以商引商,加强与驻区重点企业、知名驻京商协会、行业协会,境内外商协会等沟通联系,充分挖掘投资线索。
(四)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加快推动“两区”建设涉及的突破性开放措施的行政法规调整实施,争取国家部委尽快完成“两区”建设涉及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领域有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抓紧完成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领域涉及本市配套文件的制定。协调推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资源投放力度。
(五)大力度开展两区工作宣传
制定经济和信息化系统“两区”建设宣传方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常态化宣传和重要节点推介结合、对外推介和对内宣讲并重、重点群体分类推进、市区联动的立体化宣传体系,形成持续性宣传声势。丰富拓展推介宣传通道,积极参加进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知名商事活动,以及各商协会举办的重要活动,谋划组织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把握法规调整、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成果落地等时机,开展重要节点宣传,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平台,重点加强移动端宣传、融媒体推介,快速提升扩大区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