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地,宏图绘就。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十年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始终致力于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围绕“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多彩华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我们将推出专栏《潮涌京津冀 蝶变瞰十年》,系统梳理,多点呈现,全面展现十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经过京津冀三地主动作为、共同努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典型案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总部 基地”模式尤为瞩目,该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产业发展梯度,以传统产业为主导,企业以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形式,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展示等产业链环节在更大空间尺度优化配置。在京津冀产业协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企业将研发、销售总部留在北京,在津冀设立生产基地;代表案例有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
北京设计 保定制造 推动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协同发展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是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北保定建设的全资子公司,是京冀两地推进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体量较大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5月开工建设,投资约45亿元,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规划年产能为1300辆城市轨道车辆。
河北京车是京投公司疏解非首都功能、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产业项目,背后集中了北京轨道交通设计规划、信号、建设运营、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技术和资源。河北京车造车基地配备了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装备及配套生产线,并依托数字工艺平台、智能物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研发、生产、物流、财务等核心业务管理的智能互联、数据分析应用,可生产全速度谱系的现代城市轨道车辆,市场辐射京津冀及全国市场,与北京母公司形成“研发中心 制造基地”的生产研发布局。
河北京车调试车间
随着项目建成投产,以“河北京车”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开始在保定落地生根,成为京冀合作、京保合作提升高端制造水平的最新成果。2021年4月27日,保定市满城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内,浙江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项目首列车正式下线,标志着河北京车首个批量订单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21年底完成全部27列车的交付任务,成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绍兴地铁承载出行的“主力军”。
2021年7月30日,北京11号线冬奥支线在河北京车智能列车制造基地成功下线,并服务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出行乘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河北京车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助力绿色城轨建设,2023年下线了国内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采用多项轨道装备前沿技术,为北京绿色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创新示范。
河北京车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生产一流的智能列车,打造一流的制造基地”的战略定位,致力成为年产千辆、销售额达百亿元的绿色环保、高科技、现代化、智能化生产制造企业。
未来,随着交通强国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热潮,轨道装备制造将再次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轨道装备整车制造的龙头和核心,京车项目对上下游供应链的拉动效应将更加凸显。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智能列车制造工厂,将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并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力推动当地制造业创新发展、协同发展。